Square讀卡機傳資料的原理

“Square

信用卡的磁條,都是使用IEC-7811標準,總共有三條磁軌。第一條在卡片最底端,有持卡人姓名、帳號、CVC;第二條有卡號、到期日;第三條通常沒有資料。

Square最初期的讀卡機,只會讀信用卡磁條中的一條磁軌(第二條),會讀出:持卡人姓名、卡片到期日和其他資訊(依卡片種類而定)。把卡片刷過讀卡機後,磁條會使讀卡機中的線圈產生感應電流、產生音源波形,輸出一個電壓到手機的耳機孔輸入端。

然後,在手機App裡面做訊號處理,經由分析波形來讀出代表1和0的數值(參考這篇文章),在一個固定時間之內,訊號兩次從正轉負或是從負轉正代表一個0,三次則代表一個1。接著,再由這些0和1解碼轉換成英文和數字資訊,也就是信用卡磁條中的資訊。

2012年5月新推出的Square讀卡機,已經支援硬體加密。並且多加入了一顆電池。在把信用卡資料轉成音源訊號之後做加密,然後才傳進手機裡面。

參考資料:cosmodro.me
圖片來源:Apple App Store

TSM成立 NFC手機行動支付何時在台灣發光?

110613_tsm_nfc_city_456px

自去年秋天台灣電信業者透露將合作成立行動支付平台,相關進展的新聞在過去幾個月陸續釋放出來,五大電信公司(中華電、台灣大、遠傳、亞太、威寶)與悠遊卡公司合資成立TSM(信託服務管理 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公司,最快在今年第一季、最慢第二季,讓NFC行動支付平台上線。預料將成立認證中心和拆帳中心,提供手機SIM卡、智慧型手機、信用卡、悠遊卡、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的支付認證機制,讓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等機構透過這個標準平台推展行動支付業務。

根據資策會統計,台灣智慧型手機數量已逾400萬支,預計在2015年時,智慧型手機佔總體手機比率的50%。台灣民眾手機上網率目前約為20%,使用手機購物率只有16%,也就是591億台幣,以台灣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超過4300億台幣來說,手機行動購物仍有「十分巨大」的成長空間,當智慧型手機市佔率不斷上升,消費者在手機上購物和支付的需求勢必一路攀升。

目前在台灣的行動購物方式大概有:單純用手機瀏覽器開網站買東西、在App裡面買東西,結帳方式可用輸入信用卡號碼、會員點數、先下訂單隨後再用ATM轉帳等方式。

手機支付方式則有:手機NFC背夾(例如PayPass版NFC背夾)、在手機置入有NFC功能的記憶卡(例如萬泰銀行X卡)

已經內建有NFC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例如Nexus S 4G)目前在市場上還不普及,因此出現了用背夾、記憶卡、SIM卡來達到行動支付的方式。除了用手機的NFC功能來付錢、購物以外,NFC手機還將能延伸到門禁、身分識別、交停車費、刷卡進表演場地、資料交換、點數交換等其他服務。

中國大陸電信三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農曆年前已經取得大陸央行發行的行動支付牌照,可以推展NFC(近場無限通訊)及電子錢包等相關行動支付業務。

海峽兩岸都在積極搶進行動支付市場,除了消費者手上的手機在未來能做更多事情、電信業者和銀行有更多商機可以拓展,台灣相關硬體公司概念股預料也將受惠。

(圖片來源:Ericsson)

NFC是什麼?

NFC Phone phone paypass mastercard

最近在智慧型手機新聞裡常常聽到的的NFC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NFC,全名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場通訊,可以讓手機或是其他設備,在大約10公分的距離內從另外一台設備或NFC標籤取得資料。NFC有點類似藍芽,但是NFC只需要輕輕觸碰就可以建立連結,不像藍芽至少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來設定。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的預測,2011年全球搭載NFC技術的手機出貨量約有9千3百萬支,而2012年的出貨量將會有1.82億支,到2015年時更是上看5.45億支。目前在市場上,HTCRIM、LG、NokiaSamSungGoogleBenQ都曾經或是即將推出NFC手機。

NFC有三種模式:

  1. 讀寫模式(Reader/writer mode):用NFC手機讀、寫另一台NFC手機的資料。可能的應用:下載優惠券、廣告、公車時刻表、菜單、旅遊資訊、手機鈴聲等。
  2. 點對點模式(Peer-to-peer mode):用NFC手機傳送少量資料給另外一支NFC手機。可能的應用:交換電子名片、贈送手機遊戲點數等。
  3. 卡片感應模式(Card emulation mode):把NFC手機當持智慧卡使用。可能的應用:交通工具票券、門禁卡、卡片鑰匙、信用卡等。

有哪些大公司的產品已經或是正在採用NFC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