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的歌

2015年,我在上海聽過一次李志的現場表演。我去聽他的原因是,當時有個來自河南的同事對我說:這人值得一聽。有些時候,因為是來自有品味的朋友的推薦,所以即便只是一句話就夠了。我記得當時在現場我聽得一頭霧水,過了很久之後我才意識到這人的歌大概是歌詞內容更終於其旋律音樂性。

幾年後他在自己的國家,共產黨統治的中國,被封禁了,原因基本上是歌詞含有隱晦的反動思想、嘲諷政府作為。在中國的串流音樂平台上都找不到他的歌了。

我有個很要好的北京同事,沒事就喜歡翻牆看看牆外的言論。他說他翻牆到YouTube 上下載了幾首李志的歌,存到手機裡聽,當然這是不尊重著作權的作為。但這是唯一一個他能夠聽到李志的歌曲的方式。

去聽了槍與玫瑰演唱會

我意識到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這恐怕是我第一次、恐怕卻也是最後一次能親眼見到上世紀這些搖滾英雄的機會了。」畢竟我強烈認為自從1997之後流行音樂就開始走下坡,而自Oasis之後世界上大概很難再有能夠名留青史的搖滾英雄了。於是某個週日深夜安靜考慮了15分鐘之後決定買了一張搖滾區的票。

當然老早就知道Axl Rose已經老了、56歲了、氣不太夠了、音還唱得上去但沒有以前清亮及充滿爆發力,但現場終於見到他時當然多少還是心想,幹當年那個帥哥一去不回了。說實在的,我覺得Axl心裏的表演慾望相較於二十幾年前時的巔峰已經下降了不少。不曉得他出神望著觀眾時,心裡在想些什麼?

今晚所有應該要耳熟能詳、該出現在精選輯裡的歌全都唱了,甚至還演奏了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沒有遺憾了。那些旋律音符和嘶吼,這些年裡我都在唱片裡聽了無數回,我終於親眼看到Axl Rose 和 Slash的表演了。我覺得未來兩年內我都不用聽任何演唱會了因為也很難聽到比槍與玫瑰更猛的了,真是太感動了!

Bohemian Rhapsody 波希米亞狂想曲

終於去看了電影 <Bohemian Rhapsody>,幹TMD真的是太讚了。電影劇情本身程度中上,但是男主角實在是把Freddie Mercury演活了,且音樂實在是太好聽。電影兩個小時中,我感覺像是回到了國二到高二間的那四年。然後那天晚上就大失眠了….Orz

我第一次知道Queen是在張雨生死後,看從前他的受訪記錄寫說張雨生最愛的搖滾樂團是Queen。2000年我開始聽搖滾,我的啟蒙樂隊是Bon Jovi、Aerosmith、GLAY、L’arc en Ciel、Led Zeppelin、Marilyn Manson這幾個團。相較之下,Queen的歌路不吸引當年的我。

我記得那時我覺得<We are the champion>或<We will rock you>都聽起來不太有趣,還不能領會<Bohemian Rhapsody>的魔力,然後覺得<Radio Gaga>或<Don’t stop me now>這種歌又不夠搖滾。大概是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領會到Queen的音樂紮實、風格寬廣、以及Freddie Mercury魔性的現場表演魅力。

Journey樂團的經典主唱 Steve Perry

Journey的第二任主唱Steve Perry,可說是史上最不能被遺忘的搖滾樂團主唱之一了。他使Journey走向天團之路,且他的歌聲好到無可挑剔。

他最後應該算是半被迫地被其他團員要求離開Journey,但是自那之後,剩餘團員找來的第三和第四任主唱,歌聲聲線都和Steve Perry如出一轍。換個角度想,任何別人當然都難以超越Steve Perry,但如果新主唱的聲線跟他差太多,這樂團大概也無法紅下去了。我記得1997年聽第三任主唱唱時,我根本沒聽出來那不是Steve Perry的歌聲。

最後,Journey在youtube上找到了來自菲律賓的第四任主唱,其聲線和Steve Perry更是超級相似。2017年他們獲得入選搖滾名人堂之列,Steve Perry終於出面和老團員們一起上台、並且致詞(第四任主唱輩分太低,當然沒資格上台站在一起)。看看那畫面,彷彿全世界都在對這位老主唱致上最高敬意。

原唱者和翻唱者

吃飯時聽到餐廳電視播放<我是歌手>有人唱齊秦的<往事隨風>,聽沒幾句我便覺得渾身不舒服,比齊秦的原本差太多了。

人們往往鍾愛原版,但也有人說那只是因為我們老早聽習慣了原版,後進者(翻唱者)的門檻自然很高,不代表原版真的有比較好。

但我覺得,在那首歌當年被推出到市場問世之前,必定早有被多方檢驗評估:究竟最適合哪個歌手、給誰唱最有可能最賣座…等因素。另外,當年聽到原唱者版本時,可能聽者正年輕、可能歌曲搭上了時代潮流或是承載了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因此原唱者的版本是如此難以被超越。

Modonna – Vogue (1990)

這首是Modonna的經典中的經典,它就是<穿著Prada的惡魔>中安海瑟薇變裝穿越馬路時的背景音樂,也是蔡依林2011年的<美人計>中”Voguing”的仿效對象。

我在高中時代聽到這首歌,當時不像現在隨時都可以Google、什麼東西都在維基百科上有獨立詞條,當時我以為這首大概是只比<Music> (2000年)時代再早期一點點而已。

去年我才發現,原來這首歌居然是1990年發行的….也未免太前衛了。這首歌出自於<I’m Breathless>專輯,剛剛把專輯找出來把每首歌都聽了一次,感覺更是震撼,因為專輯中其他所有歌的風格都很古老,這更顯得這首Vogue在當時已經超越了時代,且即便到了今天仍然一點都不退流行。

All you need is your own imagination
So use it that’s what it’s for (that’s what it’s for)
Go inside, for your finest inspiration
Your dreams will open the door (open up the door)
It makes no difference if you’re black or white
If you’re a boy or a girl
If the music’s pumping it will give you new life

You’re a superstar, yes, that’s what you are, you know it

速記李宗盛 <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

  1. 四幅大布幕,讓我聯想到Michael Jackson的,真的是帥到爆炸了,
  2. 我對白安的中文咬字非常感冒。事實上我對當代一卡車的歌手中文咬字都很感冒,例如:為什麼要把明明是「ㄒㄧ」的音唸成「shi」?或是把「ㄐㄧㄣ 」唸成「gin」?每次聽到這種咬字的歌聲,我都聽到一肚子火。
  3. 李宗盛對於「華人」、「中文」、「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那段的言論,很令人感動。李宗盛寫的歌詞大多基本上都白話到不行,但是,竊以為許多看似白話的細節裡的意思,不是「只要會講中文」就真能明白。羅大佑和李宗盛的歌詞都是白話到了極致,但是我覺得,李的歌詞論述的議題沒有比羅有廣度,但在情歌以及中年男人自述這兩種題材裡面,則是寫得非常深入透徹。
  4. 李唱某首歌之前,他說「這首歌你們一定會唱」,但又加油添醋講了一堆不知道在講什麼鬼的東西。前奏放下去後,過了一、兩個小節我竟還聽不出來那是哪一首,當時我心想,中文流行歌我聽得應該也不算少了,竟然有李宗盛寫紅了的歌我聽了半天還聽不出來。後來結果是把改成慢版,讓我鬆了一口氣,畢竟一首歌我只要聽大概超過10遍之後,大概就能在曲頭放下去5秒之內聽出來那是哪一首,若是張雨生、Michael Jackson這種早就聽到爛了的歌,大概1.5秒之內就可以說出歌名了。
  5. 我本來很期待今天會唱啊!!很想看到李宗盛用色老頭的口氣問「台下的女生,有誰剛好十七?」 XD
  6. 我前面坐了三個從背影目測都大約29歲左右的女生,每次李宗盛唱到情歌中落寞的句子的時候,三個人裡面至少兩個會一同仰天、像是想長嘆一口氣一般XD
  7. 我在國二到高二這段時間,曾經勉強算是廣泛地聽台灣的90年代-當代流行歌、美國的70-90年代搖滾樂(偶爾follow當時新出的搖滾),目的是先大致了解過去曾經有哪些人經歷了時間考驗、流傳到了現代。但當時我只聽得下歌手嗓音和曲風都比較大眾、進入成本較低的音樂,諸如李宗盛、U2、X Japan、王菲、羅大佑、Guns’n’Roses、莫文蔚、亂彈、Suede、Patti Smith、Janis Joplin…..等等好一些人,在當時都被我打入冷宮;結果,過了好些年後,我才覺得那些歌其實都是爆炸好聽的。也許就是需要經過了一點年月之後,才能聽出歌聲裡的東西,而那些東西,則又是別人在月月年年之中累積、內化出來的。(不過,到目前為止,英搖和Hiphop我仍然不太喜歡 XD)
  8. 有鑑於之前在伍佰演唱會聽到淚流滿面(加上喉嚨沙啞),今天出門前我還多塞了兩包衛生紙在背包裡,還好今天只有稍微拭淚而已,科科。
  9. 李宗盛的每一句平鋪直述的歌詞裡,可能都蘊藏了歷風雨後最精確的觀察描述;每一句嗓音不完美的歌聲中,可能都有能翻覆整片太平洋的感情在裡頭。像是練拳數十載的宗師,一個抬手、凌空一劃,彷彿都真有掌風捲起滿地黃葉翻飛。

聽老歌的雜想

我喜歡聽老歌(主要是國語和粵語)的習慣,有時似乎讓我在同年齡朋友前顯得格格不入。但也許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個極度不理性又濫情的歌迷所致。

前陣子讀到某篇網路文章(主題似乎是講政治的,忘了),作者想要比擬今昔時沒來由地插了一句「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這句話雖無助於加深作者原本的論述,但是短短幾個字,便能讓讀者明白,你們是同一個時代的人。而這正是從那些老歌裡,恬淡但饒富雅趣的況味之一。

聽到一首張懸不甚有名的歌

下班後,搭捷運、轉車、走路,起碼花了50分鐘才到達華山。華山大草地擠滿了人,人潮一直擠到草地盡頭高台的邊緣。我已經快要三年沒聽到張懸的現場了,雖然只短短唱了一個小時,但還是非常過癮。

特別是今天的安可曲,張懸唱了一首對我來說很特別的歌。九年前(2003)張懸幫ㄧ個不是很紅的歌手,蕭瀟,寫了一首<直到最後那一天>,從那時我就很喜歡這首歌。今天竟然聽到這首時,整個人為之一震。整首的歌詞我也幾乎還背得出來,跟著音樂哼唱。瞄了一下身邊左右人群,知道這首歌的人大概不多。

Indievox網站摘要


  • 販售項目:
    • 音樂mp3
      • 價格:
        • 單首歌曲15-35元不等,一次購買整張專輯另有優惠價格。
        • 部分作者的歌曲為「隨你付」,消費者可選擇付0到99元之間的任意價格。
      • 付款方式:
        • 從帳戶儲值剩餘款中扣款
    • 票券:
      • 類型:
        • 國內外演唱會
        • 樂器講習會
      • 付款方式:

        • 線上訂票、7-11 iBon付款取票
      • 手續費:30元
      • iBon一次最多限取4張票券
  • 儲值
    • 每次儲值額度:100/200/300/500/1000元
    • 儲值方式:
      • 信用卡
      • 實體ATM
      • 網路ATM
      • PayPal
      • 超商代收
      • 支付寶
      • 紅利點數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