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美國念書的老朋友,我問他有沒有缺些什麼台灣才有的東西,朋友說缺中文書,尤其是小說。上禮拜花了一千多塊買了幾本書,再加上也值個幾百塊的舊書,準備裝箱寄去美國給他。這麼重的書,郵費不知道要多少吶。
決定先把買了準備送老朋友的舊書快速看過一遍,再寄去送他,如此一來心裡似乎感覺彷彿沒花掉那麼多錢一般。於是這兩天趁著每天坐捷運上下班時飛快地翻著那幾本書,說也奇怪,也就是這麼兩天,我幾乎看不下任何平時每天必看的網路產業新聞。
一個在美國念書的老朋友,我問他有沒有缺些什麼台灣才有的東西,朋友說缺中文書,尤其是小說。上禮拜花了一千多塊買了幾本書,再加上也值個幾百塊的舊書,準備裝箱寄去美國給他。這麼重的書,郵費不知道要多少吶。
決定先把買了準備送老朋友的舊書快速看過一遍,再寄去送他,如此一來心裡似乎感覺彷彿沒花掉那麼多錢一般。於是這兩天趁著每天坐捷運上下班時飛快地翻著那幾本書,說也奇怪,也就是這麼兩天,我幾乎看不下任何平時每天必看的網路產業新聞。
雖然大家好像都愛笑某甲先生很宅、很工程師、交不到女朋友,但我深深覺得其實他根本才是強者中的強者,而且是洪流過去之後仍然會穩穩站住腳的那種強者。
除了要把握能夠認識這些強者大哥的機會,更要把握能夠跟他們請教的機會,而不是只能在雜誌上看他們的專訪和照片,更重要的是要真的自己去多學基本功、實做一些東西出來,不要只是交交朋友而已,那就沒什麼大用處了。
不知道是今年比較不冷,還是我變得比稍微比較不怕冷了?(我想應該是前者) 今年都還沒用到圍巾、手套、毛衣這些物品,回想每年冬天冷到覺得自己就快往生了,冷著冷著、發抖個半天,每年也是這樣過來了。
晚上去了一趟新店,回想過去一個禮拜以來的種種,感觸良多。再半個月我就要25歲了,想來想去真是有點恐慌。錢啊,時間啊,未來啊,人生啊。走出捷運站要走回家時,風很大,穿了兩件外套才不覺得冷。想起傍晚和客戶聊天時,起碼大我十歲的老大哥說:「好好幹、努力幹,努力幹就對了,不用怕。」回想著他說出這句話時、或許是勉勵著我的神情吧,頗有感觸。
好好幹吧!讓自己忙一點!「廣增糧,高築牆。」
上大學後至今,幾乎每年都有看台北101的跨年煙火,其中四次是看現場,兩次是看電視轉播,另外有一次是去年看花博園區的煙火。久而久之似乎被制約了,不看跨年煙火的話反而覺得怪怪的。
今年和公司同事一起吃熱炒,由於公司就在台北101附近,吃完晚餐後大家先回公司打發時間,近午夜時再走路去已經封路交管的基隆路上看煙火。今年的煙火似乎比往年多了些變化,不過,也或許每年看煙火時都以為「比往年多了些變化」。
2011年結束了,今年經歷了很多事情。退伍、找工作、開始工作、徹底告別了學生生活,在當兵時認識校園以外的朋友、結束了一段感情、因為工作認識非常多人、和一些多年不見的朋友重新取得聯絡,開始賺錢養自己、獨立生活、自己一個人住、付房租和帳單。找工作時沒去當薪水還不錯的硬體工程師,反而到軟體公司選擇了想當有技術底子的Sales/PM,沒去大公司反而加入了小的新創團隊Start-up。自己會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也太嫩太沒份量,新的一年裡還要好好加油,各方面的東西都要多多學習。
再過沒幾天,我就要25歲了,也是所謂的要進入mid-twenties的階段。雖然無法知道在每一件事情上,自己的選擇是否是對的、好的,然而人只能往前看,過去的選擇、走的路,會構築成你現在的模樣。時間過得飛快,再沒幾年我就要30歲了,屆時做任何事情、任何選擇的時間成本都會比現在高出許多,除了要好好充實自己以外,也要提醒自己,想想看自己想要走什麼樣的路。
大一、大二時還蠻喜歡騎腳踏車的,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打了點工存了一萬多塊,買了一台GT的登山車,放在台北騎,但是後來沒有騎很多,一年多之後,因為一些個人因素,把它賣掉了。大三暑假的時候,跟朋友借了台公路車騎了兩個月。自那之後,就很少運動了。
一轉眼就是三年,終於決定且也有能力買台新腳踏車。現在暫時還沒有大學時動不動騎個50、100公里,或是騎山路、早出晚歸那般的體力和熱情。原本還遲疑了很久,後來在網拍上看到這台已經絕版,且價錢又不錯的二手Giant TCR3,沒花太多時間考慮就買了下來。目前大概一個禮拜至少要騎一次,總比完全沒運動好。有在運動總是比沒運動健康的。
2003年春天某天,我買了兩件襯衫,一件灰色一件黑色,陪我走過了很多年的歲月,舊了、磨破了、褪色了,有些其他襯衫舊了淘汰了,那兩件至今依然繼續穿捨不得丟。今天收到了一件老闆送的新襯衫,這一件我也會好好收著,很多很多年。
走出公司ㄧ樓門口,原以為沒有下雨。
走到騎樓盡頭,頰上一陣溼意,才發現原來有雨,雨滴太細了,世界原是煙雨朦朧。
有人還記得現在很夯的公館貳樓餐廳以前長什麼樣子嗎?這裡曾經是台鐵萬新鐵道,現在的餐廳從前是台鐵的宿舍,也是目前唯一可以證明汀州路這裡曾經有火車經過的證明。
(未完待改)
以前在學校的時書唸的很爛,常跑去找同學問問題,且應該都是問一些水準很低的問題,多年來我一直萬分感謝那些願意花時間教我的同學們。當然也有遇到一些很強很聰明的同學,或許是覺得我的問題太蠢,他們在教會我之後再補上一句「啊這不就這樣?」、「你自己不會想?」這種話。老實說當下雖然覺得很幹且很慚愧,但我並不會因此怨恨對我說那些話的少數同學,因為本來就是我自己太弱、有求於人,別人無論是教我、不教我、教我之後酸我兩句,都是他在幫忙我,他又沒收我錢,無論他用一句話或100句話的時間教我我都很感激。
但有種人問別人問題之前也不想想那分明是花1分鐘google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問了之後發現別人無法回答不出來還補上「啊你不是很厲害嗎?連這也不會?」、「虧你還是ooxx,這個也不會喔?」這種垃圾話,不但無助於解決他自己的問題,還讓別人在心裡覺得很幹。我猜只能說這種人還沒在校園中或是社會中踢到鐵板、被人一腳往臉上踩下去,所以才能如此自以為地如此唱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