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Tutuban火車站 王家衛<阿飛正傳>取景地點

1990年王家衛拍<阿飛正傳>時,在菲律賓馬尼拉唐人街附近的舊Tutuban火車站取景,張國榮在這裡留下了彷彿對生命未來全無所謂的亡命之徒般的身影。

我搭了超級無敵久的計程車才終於到達此地,舊火車站已經被改建成購物商場。走進建築物內,基本上看不出電影片段中的樣子了,心中有一點失望。

不來,心中一直懸著一個念想;終於來到這裡,卻只有惋惜。但我終於還是來了,來看一眼張國榮、劉德華、王家衛、杜可風在28年前曾經佇足的地方。

參考資料:
1. 當年電影片段中的Tutuban火車站:

2. 一個中國網友對此火車站寫的介紹文章:
https://kknews.cc/zh-cn/travel/4m6pkrg.html

3. 貌似是1990年時一本電影雜誌中關於<阿飛正傳>拍攝工作的紀錄文章
http://www.lesliecheung.cc/library_inside.asp?type=detail&content_id=1668

上海榮宅

榮宅,即民國初年上海商人榮宗敬的故居大宅。原建於1910年左右,是滬上極為宏偉的洋樓宅邸之一。先前每次路過陝西南路,只能在門外遙望。後來看新聞得知,LV租了這間房子十年的租約,但卻花了長達六年的時間修復這間大宅,怎麼想都不划算,但像是一種浪擲一切的深情。整修完成之後,不定期舉辦展覽對外開放。

盼望了快一年吧,趕在這一次展覽的最後一天來到這裡,終得一見。修舊如舊,輝煌卻又恬靜內斂。

東京惠比壽 めぐたま MEGUTAMA 寫真集食堂

開業於2014年,是一位攝影師開的餐廳,店內收藏了5000本攝影集,數量相當驚人,入內用餐即可盡情閱覽那些攝影集。餐點本身樸實無華,不是特別美味但能感受到用心。

這裡的地址其實是在涉谷,但離惠比壽車站只有700公尺,所以我把它歸類在惠比壽一帶。

東京新宿黃金街 Bar Izayoi 十六夜 酒吧

新宿黃金街(Golden Gai),是一個長寬都只有各大約50公尺的區域,裡面卻密集聚集了約280家酒吧和餐廳。每一家店店內的空間都十分侷促。

幾家先前我查旅遊資訊時已瞄準的店,若非客滿就是不接待臨時散客。最後我走進了這一家:Bar Izayoi 十六夜。

店員說之所以取名為十六夜,是因為那是滿月之夜的後一天。但滿月之夜後一天有什麼特別意義,店員就沒說明了。經懂日語的朋友提示,「十六夜」這詞在日文似乎有「猶豫不決」的意思,這麼一想,這店名就更有意思了。

順帶一提,我去 Bar Izayoi 這一晚,店內在放ANATAKIKOU這團的歌,風格很有趣。

Bukit Brown Cemetery 新加坡華人墓園

Bukit Brown Cemetery

  • 1922年成立的公共華人墓園
  • 命名來自這片土地最原始的主人 George Henry Brown,一個在1840年代於新加坡做生意的英國人
  • 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入侵新加坡(當時為英國屬地),馬來亞戰役的最後一場激戰就是發生在Bukit Brown。
  •  1973年關閉,逐漸荒廢。
  • 近年,由於新加坡政府擬與附近興建高速公路,興起墓園存廢遷建之議題。
  • http://www.bukitbrown.org 這網站有很多參考資料。

沒有錢辦後事、沒有家人的死者,也可以得到幫助,相關單位會用公共的經費為這些死者埋葬,當然墓地的裝修就會比較簡陋、墓地大小也比較小。

那年代墓碑上寫的死者姓名,不一定是死者在世時的本名,反而寫了另取的諡號。這導致只憑死者生前本名不一定能找到墓地。但墓碑上寫的兒女名字一定是本名,所以有時反而得用兒女的名字來尋找墓地。

福建人墓地特徵:

  • 會有獨立的墓碑
  • 會用半圓形矮牆把墓地包圍起來
  • 墓碑上會寫有子孫的名字

廣東潮州人的墓墓地特徵:

  • 無論有多少妻妾,得把所有妻妾的名字都寫在墓碑上
  • 墓碑和牆融為一體

Tay Koh Yat 古悅鄭之墓

Tay Koh Yat 古悅鄭之墓

  • 金門人
  • 下葬時,預留了妻子的墓穴,墓碑上也刻了妻子的名字,但後來妻子沒有葬在一起,因此墓碑上沒有妻子的照片、逝世日期。
  • 二戰期間,參與建立新加坡華人武裝反抗勢力。戰後曾擔任佐證日本戰犯罪行的證人,見證了兩名為屠殺五千名新加坡華人的日本戰犯絞刑。被視為二戰英雄。
  • 他在新加坡經營公車公司。
  • 在1957年的農曆大年三十過世,即便在新年期間過世,葬禮上仍有大批人群、高達一百台巴士車隊參加,向他致敬。

陳金雀之墓

陳金雀之墓

  • 其背景目前不為人知。
  • 墓碑的中文姓氏名寫法說明他沒有結婚,是以以單身女子的身份下葬。
  • 但是墓碑上寫了她兩個女兒的名字。
  • 中文名字旁邊寫了一個日文名字。
  • 左側寫了兩個日本男人的名字。
  • 墓碑上同時寫了西元紀年、民國紀年、日本皇紀紀年
  • 她逝世時,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新加坡的時期,也許她的男人是日本人,所以導致不便在墓碑上寫上男人的名字。

陳濬鼇墓

陳濬鼇墓

  • 又名陳瑞麒
  • 潮州人
  • 創辦四海通銀行,SZE HAI TONG BANKING &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是新加坡第一個本土銀行。專門做潮州人生意,是個小銀行。
  • 撐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29年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小銀行愈來愈難生存,1972年得到OCBC的支持,獨立營運很多年。
  • 1998年,新加坡政府規定銀行需有最小資本額15億新幣,因此最後仍被OCBC吸收。
  • 這是個廣東人墓碑,能看出所有妻妾的名字都寫了上去。
  • 側室的姓氏、籍貫和大房完全相同,有可能這個側室其實是大房的妹妹,在大房過世之後,被男主人娶進門來照顧大房遺留下來的小孩。
  • 墓上有手繪藍色風景瓷片

Neo Ao Tiew 梁后宙母親及首位妻子之墓

  • Neo Ao Tiew是福建人(1884-1975)
  • 國民革命時期,和蔣介石是軍隊同袍
    他的父親離開中國去南洋,但一去不回。於是他到新加坡尋找父親下落,留在新加坡做生意。
  • Lim Chu Kang Village的建造者,當初選擇在這裡落腳,是不想要住在新加坡較靠近市區的地方。現在這裡的 Neo Tiew Road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該地區後來被新加坡政府徵收成為靶場,因此將當地住民遷往其他地方安置。
    他在Lim Chu Kang Village做生意,同時扮演行政管理者的角色,擁有私人武力以管理秩序,治安良好。
  • 二戰期間,他付出努力支持反抗日本入侵。
  • 二戰期間,他受新加坡華人所託,幫忙把錢財帶回中國,但是遇到日本人轟炸,船隻翻覆,最後他決定變賣所有財產,無論如何也要把受人所託轉交的錢財進行交付。
  • 他的45名親戚在新加坡遭到日本人屠殺,包括一名妻子、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僅有一名兒子、姪女倖存。另有一個女兒因為出嫁後住在夫家,躲過一劫。
  • 二戰後他回到新加坡,又繼續回到Lim Chu Kang Village管理秩序。儘管很多親戚遭到日本人屠殺,但他後來又娶了數名妻子,生下不少兒女。
  • 同時英國政府及新加坡政府視為英雄,分別獲得兩國政府的榮譽頭銜。

其他筆記:

  • 即便只是70年前,女人仍是沒有取得平等地位,墓碑上仍不一定會把女人的全名寫出來。
  • 新加坡有很多潮州、金門、福建移民。
  • 墓園中大部分的逝世年代是在民國初年到二戰結束之前,紀年多半寫民國紀年,或是「民國」加上地支紀年。我看到最新的逝世年份,只寫到了「民國卅四年」,再無看到民國卅五年後的墓了。

東京觀察筆記

  • 走路速度很快,方向明確。 
  • 在電車上大家都很安靜,少有人大聲聊天或是講電話。 
  • 無論男女老少,衣著都整齊、有型、搭配得宜。 
  • 上班族幾乎都穿黑西裝、白襯衫。 
  • 女生幾乎都會上妝,讓視覺年齡看起來比實際年齡略多一點點。 
  • 非常頻繁地對人鞠躬。送對方坐電梯離開時,會鞠躬直到電梯關上門後一秒鐘才起身。 
  • 街道非常乾淨,路面很平,少有高低突起。 
  • 很多人騎腳踏車通勤,每個人的腳踏車都很新,任意鎖在路邊欄杆上,不擔心被偷。 
  • 電車路線非常複雜,少有地圖會完整詳細把不同系統的所有電車線、地鐵線路圖都標示出來。 
  • 多數人使用長型摺蓋手機。 
  • 用智慧型手機的人iPhone居多,Android手機較少。用Android的人,多是用Sony Ericsson,較少看到Samsung,幾乎看不到HTC。在東京,月薪沒有30萬元的話,生活都會很辛苦。 
  • 日本人送禮常送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的家用品,例如:沙拉油。不像台灣人送禮送得五花八門。 
  • 平時生活吃喝需要非常節儉,下班後的應酬很花錢。認識新朋友時會先問對方年齡,弄清楚長幼次序。 
  • 以東京的所得和物價水平來説,買衣服不貴。

入伍前的野狼之旅 Day 5

第五天,總共睡了九個小時才起床。從旅館退房、走到民族路接上台1線,此時已是九點出頭,遇到上班車潮,不免降低我前進的速度。

在五福路和中山路交叉口等紅燈時,看到一個拄拐杖的老人站在路邊安全島上,一隻手拿著碗,我將野狼靠右停在老人前方五公尺處,從背包取出相機,拍了一張照片。隨後,打一檔滑行至老人面前,在他的碗裡放了一枚五十元硬幣。不過,最後這張照片沖出來時卻是拍壞了,過曝。

漠然

將近九點半的時候我才離開楠梓區進入高雄縣,這趟莫名其妙的旅行終於來到最後一天,但我卻因為一再臨時改變行程,導致第五天的計劃是一路從高雄市殺回台北市,除了騎車,還是騎車。才騎到台南縣我便已略顯疲態,我甚至心想,倘若才騎到台中或彰化時我已懶得繼續騎,乾脆去火車站把車寄回萬華火車站,自己搭車回台北好了。一路上,餓了便找地方吃東西,雖然南部天氣不錯,卻沒太多閒情逸致停下來拍照,深怕天黑時我仍在騎新竹、桃園一帶的山路。

到達彰化縣花壇之後,改走台74甲中彰快速道路去台中縣烏日,再轉往台中市。我偷偷溜回家,卸下了部分多餘的行李,趕緊再驅車上路,改走台3線,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多,我全然無法想像幾點才能到達台北市。

Backside of a grave.

台3線在台中縣和苗栗縣交界一帶,繞了不少路,使我頗為不耐煩。進入苗栗縣山區之後,車流不多、人煙稀少,我愈騎愈快。

野狼傳奇

進入新竹縣之後,腦中還存有四天前騎這條路時留下的印象。騎到桃園大溪的時候,竟然認出路邊一家客家餐館即是過去幾年回八德外婆家時,家人常來聚餐的地方。想來也真荒謬,這輩子第一次一個人來桃園,竟然沒有順道去看看外婆。騎到台北縣三峽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三峽的山路彎彎曲曲,坦白說我為了早點回到台北市,騎得還挺快的,有些不太應該。終於進入板橋市時,已經晚上七點多了,偏偏我很笨地在板橋迷了路,又遮騰了點時間。

騎了十個多小時,結束這天約莫四百公里的旅程。晚上又見了幾個朋友,在朋友家過夜。

入伍前的野狼之旅 Day 4

第四天又更晚起床了,等朋友來到旅館一同吃早餐。依照我出發前的計畫,此時此刻我人應該已經到達台東縣太麻里鄉,只能說真的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我決定第四天留在高雄市走走,第五天直接從高雄市殺回台北市。

旗津

中午來到旗津,每次搭旗津渡輪時都覺得自己十足像個觀光客,走步道到旗津燈塔與砲台,登高遠望,一邊是台灣海峽,另一邊是高雄市港區,夾在中間則是旗津五顏六色的公寓建築群。

歸程

在砲台遺跡待了很久,天色漸暗後才走下山,經過夜市街到海邊的風車公園,坐在海堤邊吃烤魷魚,直到太陽沉入海中。此時天空中雲層很厚,我說不準會不會下雨,精神又有點差,決定不再去別的地方了,直接回旅館休息,結束這天聽來十分荒謬的高雄市旅遊。

入伍前的野狼之旅 Day 3

第三天很晚才起床,離開學長家的時候已約莫十點多,先往北到朋友家拜別,結果臨時決定改變行程計畫,一起到位在屏東車城的海生館參觀。我打算參觀完海生館之後,往北走回楓港,轉台9線走山路去台東達仁找地方過夜,或許有機會在天黑之前走完台9線。

有了昨天的經驗,我知道今天必須一路走經鳳山市、高屏大橋往東先到達屏東市,再繼續一路沿著台1線往南走。然而高雄市到恆春的路似乎比我想像中還長,雖然一路上我們只停下來拍照兩三次,但是在台17線上經過枋山鄉附近之後,西側吹來的落山風和海風輪流向我襲來,野狼重達120公斤的重量竟然也被吹得搖搖晃晃,只得不斷放低速度。雖然是晴天,但天空灰濛濛的,卻也無法消弭我終於能來到國境之南看這片海的愉悅。

開闊

計畫改變地太匆促,加上一連串地延遲,參觀完海生館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我打電話詢問花東地區的天氣,再評估恆春的風勢,我覺得若此時我堅持上台9線,勢必無法在天黑之前走完,再者極有可能我還沒下山就遇到降雨,如此一來便十分危險。我站在台17線省道路邊看著地圖思考了幾分鐘,決定這趟原本是要環島的計畫,勢必得中途放棄,下回有機會再去東部旅行吧。跨上車,再度往北要回去高雄市。回高雄的路上,落山風與海風仍舊強勁,台17線濱海路段與北海岸公路有點像,很多地方都沒有路燈,幸好車流不多,小心地慢慢騎,仍是安全無虞。

釣魚的人

經過漫長的一段時間,終於回到高雄市,到朋友介紹的便宜小旅館落腳。或許對他人來說,這是稀鬆平常不過的經驗,然而這卻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住旅館,因為以前讀大學時出去玩,為了省住宿過夜的錢,無論去再遠的地方,我都是當天來回。晚上騎車走在空盪盪的高雄街頭,找便利商店買消夜吃,不久後便沉沉睡去。

入伍前的野狼之旅 Day 2

第二天因故沒有早起,離開台南市時已經九點出頭,從市區前往台1線又花了一點時間。沿著養殖池和海堤向前奔馳,這時才慢慢感受出南部陽光的威力。

約莫一個小時,進入高雄市楠梓區,和高雄的朋友相約在凹仔底捷運站附近見面。很詭異地,我沿路向路人問路,卻一直得到錯誤的指示和方向,竟然又花了半個小時才到達凹仔底。與朋友在武德殿四周晃晃,隨後到中山大學門口附近的貝殼冰店吃冰。

隨後,中午和之前在攝影社認識的學長在西子灣英國領事館見面,兩年不見,學長去了東南亞當背包客、回台灣結婚、回高雄工作,現在學長的女兒也都快要出生了。學長即將成為公務員,生活一切都好。

天涯 - The end of the world.

原本這天我原訂目標是要騎到屏東恆春過夜,雖然一早便已耽擱,但時間上應該還是來得及;但聊著聊著,學長說不如今天在他家住下吧,可好好多聊一聊,我心想,第三天的計劃原本是要從恆春走台199、台200等路去恆春半島的東邊,再去旭海草原,最後到達台東市‧倘若今晚在學長家住下,明天勢必得一早就出門,且恐怕得放棄走恆春半島、探尋台26線中斷起迄點等目標,直接從楓港轉台9線去台東。盛情難卻,我終究決定這晚在高雄住下。

高雄 - Kaohsiung.

然而學長晚上要參加婚宴,因此我必須在九點之後才能到達他家,和學長在西子灣暫時拜別時,已經約莫下午四點,我有五個多小時的空檔。我天真地打算乾脆用三個小時一路殺去墾丁看個日落,入夜後再殺回來高雄市。

然而,天不從人願,我的速度被小港區的下班車潮給稍稍拖累,再者,騎到高雄縣和屏東縣交界處時我才得知,原來雙園大橋因去年88風災而封閉,無法通行。只怪我自己上路前沒有詳細查路況,由於若要往北繞路再往南去墾丁,時間絕對來不及,索性打消這念頭,轉彎繞進林園鄉的街道之中。

無題

在林園市區亂繞了一陣,拍了四五張照片,也迷路了一陣,但是行走在那裏的小路之間,有些隱微的感受體悟卻很深刻。終於找到通往省道的路,沿路上經過中油和中鋼的工廠,煙囪、廠房林立。

再度經過小港回高雄市,像鄉巴佬觀光客一般去了美麗島捷運站看光之穹頂,到愛河之心散步,在新崛江晃了兩圈,在火車站前吃了消夜,最後才沿著愛河、中華路往南走,到達學長在前鎮的家。

光之穹頂

當時學長結婚辦婚宴時,我沒有來高雄親臨盛宴,至今才有機會見到傳說中很漂亮的大嫂,這麼突然地來學長家裡打尖,實在是挺不好意思的。再過三個月,學長和大嫂的女兒便要出世,謹祝福他們平安幸福,百年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