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看到偉哉中天把柴契爾夫人和英國女王攪混,讓我聯想到前陣子想到的一件事情。前陣子某天在電視上看到,清康熙年間,郁永和來台灣遊歷時看到台北盆地是一座大湖(地震導致淡水河道在關渡堵塞,雨水和河水無法宣泄。),這件事情被他寫在<裨海紀遊>一書裡。我的歷史和地理常識沒有豐富到哪裡去,直到那天看電視我恐怕才第一次知道台北盆地曾經是個湖,我猜當年國高中歷史課時,老師大概也沒跟大家提過這件事情(當然或許其實是老師有提,但我在睡覺)。
但我記得郁永和是清康熙年間人、他來過台灣、<裨海紀遊>是他寫的,這也沒什麼厲害可言,因為當年只要至少知道了件事情,考試的時候很多選擇題就選得出來了,除此之外關於郁永和的事情我都不知道。這一來當然是因為我的歷史知識不豐,但另外一來我想也是因為台灣基礎教育升學考試的某些科目裡面,對某些事情只要一知半解就可以拿到分數了。
所以對我這種只求一知半解的學生來說,除非日後有自己再讀歷史書籍,否則我可能永遠都只知道那麼一丁點淺薄的程度而已。但是,至少在離開升學考試之後,無論是在其他跟郁永和無關的文字、新聞中看到相關的關鍵字,至少我永遠都能回想起來這大概是清康熙年間的事情,不至於完全搞不清楚時空上的前後、或是因果關係。
如果,我們的基礎教育只能造就出極少數真正對某些科目有極大熱情的學生,那些填充題、選擇題的拿分數訓練,對於其他大部份學生來說,至少是讓他們擁有最基本的基本常識,了解這個國家、民族、語言、文化的面貌。
常看到台灣電視節目的字幕把人名、特定專有名詞打錯字,這如果是出現在康熙來了那種嬉笑怒罵、一個皮包多少錢、誰的胸部比較大的節目也就算了,但若是出現在新聞頻道的新聞節目中時,總讓我覺得匪夷所思。我們會之所以閱讀、閱聽他人產出的文字、影音作品,是因為知道別人懂得比我們多更多,所以我們想要多少再多學習一點。不打錯字應該只是對這些電視節目的最基本的基本要求,如果今天連傳播訊息給普羅大眾的人的基本常識都極度匱乏,這應該是我們國家的一個警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