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城市的老廟、老街、古蹟全都換成了高樓大廈和豪宅,一座城市的況味將不只是大打折扣,而是毀滅大半,屆時何以再自稱為文化府城?
之前聽一個麻豆的朋友說他家四周全都是紅磚屋,趁著某次去台南玩,特地騎車騎了很久去麻豆看他說的那一片紅磚屋。
在台灣,很多人似乎只喜歡出國去歐美國家看別人的古蹟,對於自己家附近的老房子,卻只覺得「土」、「俗」、「舊」、「不入流」,覺得食之無謂、棄之也不可惜。
殊不知多少的時間才能累積成文化,多少的文化才能淬鍊出風格。短視近利的人、只追求眼睛看的見的物質文明的人、一味拋棄歷史的人,最終將會發現自己成了最貧窮匱乏的人。
老房子都拆光之後,歷史課本上寫的故事,再也沒有實物和陳跡可以對照了,地名就真的只是個名字而已,沒有更多的意義。當所有的城市風景都變成了大同小異的公寓和大樓,XX市、OO鎮之間,還會有差別嗎?
每每使我想到羅大佑的: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
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
世世代代傳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