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星日式聚落恐遭高市政府拆除 數十載風華更與何人說

哈瑪星日式聚落恐遭高市政府拆除 數十載風華更與何人說

哈瑪星位於現今高雄市鼓山區內。20世紀初,日本人在打狗蓋港口,把疏濬航道挖出的淤泥用於填海造陸。今天現存的火車高雄港站,就是當年的打狗驛車站,有兩條濱海鐵路「濱線」通往商港、漁港、漁市等地,今天的地名「哈瑪星」就是源於日文的濱線(Hamasen)。

由於打狗港和打狗驛的設立,藉著海運和陸運之便,打狗港在當時和基隆港並列為台灣兩大門戶,哈瑪星也成為高雄市行政中心。哈瑪星很早就有了自來水、市場、學校、電燈、電話、現代化棋盤街廓等。後來,港口南遷至今日的高雄港,商業區內移到高雄市區,魚市遷移至前鎮,哈瑪星於是逐漸沒落。今日的哈瑪星,像是一個安靜的小城,過往的風華逐漸被現代化的城市和人們所淡忘。

429201_3401481163289_1457621075_5025221_54335418_n
(圖片引用來源:Rain Chen )

這次面臨被拆除危機的十餘棟哈瑪星老房子,座落於一個從西南延伸往東北的狹長小區塊,南起鼓元街,北邊鄰近臨海二路,西臨捷興二街,東倚鼓山一路,長寬各約50和80公尺。這裡是日治時期高雄最早的現代化街廓,也是全台灣少見日治時期商業聚落,包括明治製果配給所、佐佐木商店高雄支店(今郭家)和一二三亭(料理店,今二樓茶館)、本島館(全棟木造旅館)等建築。因為土地權為政府所有,現住居民只有地上權,如今面臨高雄市政府想要拆除闢建成停車場。

上個禮拜,在Facebook上看到朋友轉發分享「搶救哈瑪星街廓」的消息,照片中多張深具歷史感的老房子,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是個喜歡看老房子的人,加上當兵之後再也沒去高雄,沒多想就便決定趁著週末來高雄走走。

雖然去過高雄不少次了,但我其實不太清楚「哈瑪星」這個看似年代遙遠的名詞是意指哪個地理範圍,我甚至不知道「街廓」的「廓」這個字要怎麼唸。上網查了些資料後,這才發現,哈瑪星街廓其實就就在捷運西子灣站旁邊,如果從高雄市區要去西子灣、旗津,無論是騎機車或搭捷運,都會經過那附近(道地的高雄人,騎機車從鼓山一路左轉臨海一路之後,多會在濱海一路直接逆向行駛到渡輪站),幾次的遊歷中,我總是經過而不曾知道這裡有好些漂亮的房子,徹頭徹尾誠然是個觀光客。

我在鼓山一路停下機車,和朋友從剛剛停止營業(原因正是這次的拆除事件)的「貳樓茶館」旁的窄巷(鼓元街二巷)走進去。在附近街道來回逡巡,散步和拍照,看到有巷子就鑽進去看看。在一棟米白色二層樓建築前徘徊時,門口一位正在掃地的中年婦女叫住了我。「從哪裡來的呀?」

5 (3)
(圖片引用來源: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

這棟米白色建築,就是原本的佐佐木商店高雄支店(以下簡稱佐佐木商店)。佐佐木商店由日本人佐佐木紀鋼創立,為台南實業界元老,於高雄設立支店,營業項目包含木材、建材販售、土木建築營造等。

而這位中年婦女,正是佐佐木商店現今的住戶郭小姐。郭小姐的祖父從日本人手中買下這棟房子,自郭小姐出生至今五十歲,都住在這裡。(郭小姐為了保存哈瑪星日式建築群,極力奔走,在網路上多有發聲,她的Facebook帳號是Linya Kuo)

佐佐木商店建築十分典雅,白色的外牆,歷經數十年風霜後,並不像其他房屋的白色已經蒙上一層灰,郭小姐說,這是因為他家外牆上摻了來自蒙古的蒙古砂。一樓門口有一株油加利樹,郭小姐幼年時,左右鄰居都在家門外種植此樹,為了防蚊之用,如今這附近只剩下這麼一株了。

應該有許多人知道,日本明治神宮大部分的建材、以及參道鳥居的木材,是來自台灣阿里山的檜木,上萬公頃的原始檜木林在幾十年中被貪婪的人類砍伐殆盡。今天在台灣當然不能砍檜木了,許多有錢人專門瞄準被拆除、拆遷之後的日式老房子,買走那些用上好檜木製成的樑柱、建材,轉做他用。據說一根一公尺長的檜木條,可以賣到六萬元台幣之譜。

Photo 12-3-24 16 44 59

幾個月前,一位常常到貳樓茶館喝茶聊天的法國建築師,得知哈瑪星日式建築即將被政府拆除的消息,自發地義務為每棟老房子做量測,一來是希望從中調查老房子的身世,二來是希望將來為每棟房子製作建築圖譜,以防萬一有天房子真的不見之後,後人還能從圖片中懷念弔古,並且留給後世的建築師、學者、學生們做研究。我來到這裡的這天,該名法國建築師正巧在量測郭小姐家,爬上爬下弄得全身都是灰塵。

和郭小姐聊著聊著,她要我等她一下,轉身進屋,幾分鐘後,拿出幾根細長立方體狀的木條(如下圖)。這些木條都是從房屋的屋頂處取下,左邊這根是郭小姐家的,右邊這根則是鄰居家的。這些木條都是從屋頂天花板處取下。右邊木條上,有著已經模糊到快要看不見的毛筆字跡,寫著「大正九年」,也就是西元1920年,距今已九十二年。郭小姐說,她家晚了鄰居家十年才興建,因此也已有八十年歷史。

Photo 12-3-24 16 23 47

郭小姐家斜對面不遠處現在有塊空地,以前是台灣省菸酒公賣局鼓山分配處,原來的建物不久前才拆除。哈瑪星臨海這個區塊,從前是海,經日本人填海造陸之後,才慢慢發展起來。因此,這附近的地質沒有很穩定,不能蓋高樓大廈,據傳是要拿來蓋透天別墅。

哈瑪星這附近,最近已經連續有兩個區塊的老建築被拆除。其中一個,是日本人興建的台灣第一座陸橋。據傳主導推動最近這幾起拆除事件的人,就是民進黨籍的李姓市議員。郭小姐說,住戶們自己其實也不完全明白,自己家的老房子被政府拆除之後要拿去做什麼?但是居民合理懷疑,先蓋成停車場,等過一陣子之後,再以「使用效益過低」的理由,想辦法轉賣給財團或建商。如前所述,當地居民沒有土地權,眼看如此有歷史價值的自家房子即將被短視近利的政府拆除,過去幾年已經向政府陳情無數次,當地學界、建築界人士也相挺發聲,然而至今未果,居民只能乾著急。

2e00e304758c11e1b9f1123138140926_7
(圖片引用來源:marugina via Instagram)

幾年前,某次我在攝影師楊鎮豪老師家裡閒聊,鎮豪老師跟我說:「台灣現在有許多你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地景畫面,即將在不久的幾年之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