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南市前往將軍鄉的路上,不時隨意把機車停在路邊,下來四處張望,一旦見到有老房子群聚的巷弄便彎進去。
我帶在身上的台南縣市地圖,只有各市區鄉里的中心地圖,版面有限,無暇顧及郊區的部分。因此,一旦離開了鬧區或是比較大條的省道,便無法按圖索驥。但其實不管亂走入哪條小巷,心裡都大抵知道方向,唯獨無法掌握距離的遠近。不久,看見省道台61線濱海快速道路的高架橋矗立眼前,心裡明白,已經很接近海了。九十度右轉,繼續往西北方騎去。
此時,在我右手邊、傍著高架道路,有一片廣大的養殖池,任何一塊池子的長寬接有一、兩百公尺之譜。與我從前慣常見過的養殖池之不同在於,池面上沒有打氣的水車,水面平靜無痕,靜靜映著天光。
西濱公路高架橋、馬路、路燈,無止盡地向遠方延伸。詭異的是,就在靠近路邊不遠處的水面上,竟也立著一排高大的路燈,但卻沒有電纜線連結其間,而且其高度明顯比道路上的路燈矮了幾公尺。我猜想或許是養殖池水面下可能埋著從前的路面,而這一排廢棄的路燈便是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證據。
養殖池水面上沒有任何作物及人工建物的蹤影,無從判斷池中究竟栽養著什麼作物。往前騎了五分鐘,看到兩個農人頭戴斗笠站在水中,手持著長約兩公尺的鐵勺,不斷將勺子探入水中,撈起一勺勺看似水草的植物,倒在一旁浮在水面的木筏。我向來對自然生態、農事不甚了解,猜想不出那水草樣貌的植物究竟是什麼。
正午烈日當空,長路上除我之外再無他人。我把機車停在路邊,從被陽光曬得發燙的背包取出相機,倚著欄杆,默默看著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