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從台北回來家裡的時候,十分匆忙,忘記把從圖書館借的書還回去。等到想起來這件事情,已經是除夕吃年夜飯的時候了,而原本在離開學校時要順道去圖書館還的書,仍然放在旅行袋裡,陪我從台北回到台中,又來到桃園的外婆家。借書逾期未歸還除了要繳罰金,拖太久的話還可能會無法註冊新學期的學籍,然而短期之內我不會回去台北,思考許久有何解決之道。這時恰好收到雨樵學長的拜年簡訊,得知他正在台中親戚家裡,我打算把我借的書拿給學長,待他過年後回去台北時順道幫我拿回學校還。
年初二,傍晚我從桃園回來台中後,回家一放下行李,馬上騎了車出門去找雨樵,時間還早而且我們兩個人都還沒吃過晚餐,決定一起去一中街晃晃。我很少在台中騎機車,對於台中交通的記憶幾乎全然建立在公車和腳踏車上,從北屯國小出發,循著我早已熟悉太過的路途往一中呼嘯而去。
我忽略了過年期間可能湧現的人潮。把機車停在中技對面、育才街口,和雨樵往一中街較熱鬧的區塊走去,無論是寬的窄的巷弄全塞滿了逛街的人,除了人還是人。在一中這裡打混多年,我早已練就了在人群中左鑽右閃快速步行前進的能力,但人潮實在是太多,我和雨樵決定買點可以手拿著的飲料和食物,到一中校園裡邊走邊聊。
我在離開台中之後,才真正開始認識台中。高中時代我的行蹤多半不離開學校和科博館綠園道一帶,畢業後每次回來台中,仍是喜歡到那些我熟悉的地方走走看看。綠園道一帶,除卻新開了一家宛若信義誠品的旗艦店,幾乎沒有什麼變;一中街卻時時刻刻充滿著變化,隔幾個禮拜來一次,某個轉角可能就開了一家新的餐廳、店面,而早已開業多年的老店可能也換上了新的招牌,逼迫遠遊歸來的學子不停地將記憶更新。
「一中街」,是真的有叫這名字的一條路的。原本一中街只是三民路旁的一條小路,由於四周座落著中一中、台中技術學院、台灣體院等學校,再加上補習班林立招來更多的年輕學生族群,多年來不斷吸引餐飲、服飾等各式各樣的商店進駐此地。數量龐大的店家模糊了地域名詞上的界線,現今的「一中街」,廣義上包括了中一中的西、南、東方,從中友百貨、三民路、中一中、太平路到公園路這一個廣大的區塊。
一中街是年輕的、多變的,一代一代的年輕臉孔仍然不停湧入這裡的巷弄,他們光鮮亮麗、青春正好,在姣好的面容下對著往來的行人投以這個世代的熱情和冷漠。經濟不景氣或許衝擊了大環境,但是一中街的人潮永遠是這麼的多。今年適逢政府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儘管大家的薪水少了荷包受了,仍然能夠拿著消費券上街買新衣服吃幾頓好的。我把單眼相機掛在脖子上,和雨樵在人群中慢慢前進,我向雨樵左指右點細數著那些店在我讀高中時就有了、那些則是新開的,或許也有意無意地打量著來往人們的面孔,企圖尋找一些遺落的記憶和可能的故事。
我的步伐在一家賣編織手鍊的小店面前停了下來。顧店的人是個小女孩,大概還在讀國中吧。門口迎著人潮擁擠的大路,卻沒甚麼人在她的店停下腳步,獨坐在數百條顏色鮮艷的手鍊中,相形之下女孩的身影顯得十分孤獨。路上滿是偕著家人朋友出來逛街吃喝玩樂的人們,女孩才這麼年輕就要出來賺錢,等待顧客上門,她的心中在想些什麼呢?我拿起相機在路旁悄悄按下快門,隨即轉身又隱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