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iPod

iPod.

記不得iPod究竟是在什麼時候竄紅,開始出現在身邊人群中的口袋和書包中。

我一直沒有mp3隨身聽,至少在上大學之前是如此。我的生活不可一日無音樂,高中時買過一台Sony的CD隨身聽,常常帶在書包裡,每天晚上從圖書館回家之後仍要在音響前面窩很久才願意上床睡覺。

高中畢業時,獎學金和打工薪水湧入手中,頓時變得莫名地寬裕,但亂花錢也花掉了不少。那時我考慮了很久應該要買台mp3隨身聽,或是傳統的CD隨身聽?我選擇了後者,因為顧慮到我有近百張的CD,如果買CD隨身聽的話,我還可以播放轉成mp3格式再燒出來的音樂光碟。然而,事後看來,這個決定顯然是錯的,因為攜帶CD和CD隨身聽實在是不太方便,佔去太多空間;反之,mp3隨身聽體積小,存取、修改檔案又方便,唯一的缺點是價格偏高。而且,人耳是不太容易分辨出來CD wave和mp3格式兩者之間在音質上的差異。(如果你的耳朵夠挑剔的話,其實是能感覺出來mp3格式的音樂有種”被壓扁”的感覺,不若原始CD中的聲音那般立體。但這和使用的播放器材好壞也有關係。)

上大學之後,身邊擁有iPod相關產品的同學還不少,我略為著迷於其操作方便的圓盤觸控介面。我在ebay下標了一台iPod mini,花掉了我不少新台幣。需要音樂來彌足情緒和心情的不完整或是傷口時,隨時能從書包裡掏出那銀色長方形的小機器,播放出熟悉的、撫慰人的音符和記憶。大二上學期時,我的iPod突然無法正常地運作,檢視了一下,是電池已失去蓄電的能力,上網搜尋了些資料,我才知道原來iPod mini已經過時。同時,Apple原廠提供的更換電池服務相當昂貴,經濟效益相當地低,而那時候我居然不知道應該要去找看看有沒有提供水貨電池更換服務的店家,我已在心裡說服自己,就讓它這樣靜靜地死去吧。我沒有錢買新的iPod,我也不可能把它丟棄,因為機身上面有陳綺貞和張懸的簽名。

升大三暑假,恰巧有個也使用iPod mini的朋友找到了一家能替人換mini電池的店家,我循著他提供的資訊,在汀州路和轱嶺街交叉口旁的一條狹窄的巷弄中找到了這家小店,只花了四百塊新台幣。

我的iPod就這樣復活了。我又能夠在爬上床時用那些曾經使我亢奮、沉醉、淚流的歌聲和音符麻醉自己;在午後的晴空藍天之下播放一首青春之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